爵位土魯斯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下諾曼第總督
兼職三等參贊資政
兼職萬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配偶
|
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 1927)是現代哲學中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其提出的「存在」(Being)與「時間」(Time)問題引發了廣泛的哲學討論。
存在(Being)存在的問題
海德格認為,西方哲學自古希臘以來就一直忽視了存在的根本問題。他在《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一個基本問題,即「存在的意義是什麼?」(Seinsfrag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這個問題引導他走向一個更為基礎的本體論探討。
Dasein(此在)
海德格使用了Dasein(德語,意為「在此存在」)來描述人類存在的特殊方式。Dasein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因為它能夠對自身的存在進行反思。這種自我反思使得Dasein能夠提出「存在」的問題,這也是海德格本體論探討的核心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世界內存在(Being-in-the-World)
海德格的存在論強調Dasein總是「在世界中」存在,這意味著我們的存在無法脫離世界的脈絡來理解。這一概念強調了存在的脈絡性和關聯性,打破了傳統哲學中主體與客體的二元對立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時間(Time)時間性(Temporality)
海德格認為,時間性是存在的本質屬性。Dasein的存在是通過時間來體現的,並且其存在總是向未來敞開的。時間性不僅僅是客觀時間的流逝,更是Dasein在其存在中的一種基本結構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生存時間(Existential Temporality)
海德格區分了「生存時間」(existential temporality)和「世界時間」(world time)。生存時間是指Dasein對自身存在的時間性理解,這與傳統的物理時間概念有所不同。生存時間強調個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其存在中的統一性和連續性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JSTOR)。
內在時間性(Inner Time)
海德格提出,Dasein的內在時間性是一種「原始時間」(originary temporality),這種時間性構成了我們對世界的基本理解方式。內在時間性揭示了我們如何通過時間來經驗和理解存在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方法論與影響現象學方法
海德格的方法論結合了現象學和存在論,旨在揭示存在的本質。他強調對日常生活經驗的具體分析,這種方法被稱為「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通過現象學描述,海德格試圖揭示存在的不同層面和結構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對後世的影響
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對現代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現象學、存在主義和解釋學領域。他的思想對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和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等哲學家有著重要啟示,並為後來的解釋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ssessment) (JSTOR)。
馬丁·海德格的《存在與時間》通過深入探討存在與時間的關係,揭示了人類存在的根本特徵。這一著作不僅在哲學領域內部具有重要意義,還廣泛影響了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海德格的方法論和概念為現代哲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和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