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5|回復: 1

[討論] 談談最近的「一生一萬本」的讀書論

[複製鏈接]

內閣

功勳0
學研0
法郎8504

95

主題

528

回帖

8504

積分

爵位奧弗涅女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內政及財政大臣
兼職六等阿羅芒什萊班市長
兼職六等都爾市長
配偶
發表於 2024-9-24 09:57: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談談最近的,「一生一萬本」的讀書論。

一個人從研究所階段開始,一生大約念的書是10,000本左右。老實說這個數量並不算多,人生極為有限的。

不知為何,「一萬」好像有著某種魔力,或代表一種里程碑。

譬如「一萬小時法則」也曾風行。那大致是說,無論你居何領域、學何技藝,都需要至少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才能明顯出彩、得到應有回報。

原文也是類似思維:

當你處在一個許多天才的世界裡,我能想到的只有這兩種方法:增加閱讀速度和時間。這樣的閱讀速度單純只是為了「跟上世界」(或者跟上課堂上的要求)。」

簡而言之,滿足「一萬」之類的要求,你才真有可能摸到「成功」的邊。

相較之下,如果落後這個數字太遠,那就別怪什麼天賦或運氣了。

光「不夠努力」就足以解釋一切。

因此我想分析一下,這類「一萬法則」究竟講對了什麼事,又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 讀一萬本,真有可能?

首先有人說,「一生讀一萬本書」有點誇張。

讓我們算一下:一年365天,十年3650天,二十八年才會有破萬的10220天。

也就是說,平均一到兩天得讀完一本書,一生才能讀到破萬本。而原文還一再強調這不算多。

老實說,這應該不太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經驗。

不過,如果採取非常善意的理解,這個數字是有道理的。

前提是,他讀書時有非常特殊的目的性,譬如做研究或寫論文。

對研究者而言,很多背景知識是理所當然的。

那麼在讀同領域的書籍時,他當然可以很快瀏覽內容,直接找到重點部分。

又或者寫論文,其實你的前提、推論甚至結論都已經確定了,只是需要文獻、數據或案例佐證。

這樣也可以讀得超級快,因為你只是要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而已。

但對一般人而言,閱讀能力已經不見得強了,在看其他領域的書時,更不可能直接就熟悉整個思路。

(皮凱提《二十一資本論》,讓我整整讀了一個月。)

何況有的書籍還是大部頭。

所以這個法則到底適不適用於一般人,或者更像是身為學者的必須(原文一再以博士生舉例),在我看來蠻明顯的。

★ 學習必須是一種習慣

但我仍認為,原文說對一件很重要的事。

那就是,如果不去計較精確數字,「閱讀是對自己的最好投資」基本無誤。

或者說,原文的真正意念在於,請把閱讀培養成一種人生習慣。

在我看來,這也是「一萬法則」如此風行的核心原因。

無論是一萬小時,或一萬本書,都是把「一萬」說成某種高標準,或許很難企及,但至少可以接近。

這無形中就代表了,必須滿足這個標準,你的成功才最值得自豪。

更重要的是,「一萬」做為數字,可以去平均。

譬如一萬小時法則,10年內完成的話,平均一天要練習3小時左右。

如果你專心勤練一項技藝,這要求應該不算過分。

當然,搭配舒適區/挑戰區/恐慌區的理論會更好。

你在舒適區內重複練習,其實不會有什麼進步。一直待在新手村打稻草人,經驗值不會增加多少。

一下跳到恐慌區也不會有用。剛出新手村就去地獄練功,只有被秒殺的份,什麼都學不到。

必須一直待在挑戰區,找到難易度適中的關卡,才最能精進自己的操作流程。

這又被稱為「刻意練習」,就是精確定位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專心磨練它、精進它。

把一天3小時都花在刀口上,才是一萬小時法則的真意。

真的做對的話,理論上你會處於「既有挑戰也有期望」、「既有挫折感也有進步感」的平衡區間。

事實上,原文也有近似敘述,只是更偏心態一點:

拚命般的努力,接著在不斷挫折中找到自己學習的樂趣。這其實是一件很單純的事情,如果你單純看它的話。

★ 書要讀在刀口上

回過頭來看一萬本書法則。我想大致也可以說,這得配合「書要讀在刀口上」。

也許直至中國明朝,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還有人真的可以讀盡天下書。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選什麼來讀、讀哪些部分、讀了之後要用在哪裡,都變成了需要規劃的東西。

我自己就遇到類似問題。看到就記下來的結果,書單都排了快一百本。

好像快變成,自己寫閱讀計畫自己審的地步了。

如今我考慮的首先就是,讀一本書能化成什麼產出。

可以是單純書摘,可以是主旨簡介,可以是議題連結與改寫,而最後要走向書籍還是課程。

所以我也可以接受,「平均幾天最好讀完一本」的思維。至少不要落下太久,習慣一放掉就很難找回來。

總之,人人都想寫作,人人都會寫一點的結果,就是所需亮點會越來越多、融合它們會越來越重要。

尤其是,你想把寫作當成職涯助力的話,通常會有一種門檻效應。

就是必須要經營到某個程度,回報才會迅速成長。如果沒到一個門檻,外在回報就趨近於零。

這個門檻在哪裡,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但是否接近門檻,或離門檻還很遠,還是大概看得出來的。

所以得讀多少、得寫多少,都是必須考慮的事。

此外,剛好看到有人分享,2024年閱讀書籍最多的國家。

臺灣是第12名,年閱讀6.83本,每人平均投入157小時閱讀,每本平均閱讀近23小時。

★ 選擇而後努力,或努力而後選擇

最後再談一點,可能比較沒那麼樂觀向上。

我可以理解,上一輩流行一種,「天才的成功是99%的努力,通常還帶點怪氣」的敘事。

那種怪氣故事,常常是為了降低菁英口吻導致的距離感。

面對這種距離感,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太一樣,像我會比較直接。

所以當我看到,「處在天才的世界,你必須想辦法比天才更努力」之類的敘述時...

我的第一個想法會是,那為什麼我要自己跳進滿是天才的地方,尤其自己不是天才時。

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不是嗎?

網路上很多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當然不是說不要努力,而是選對領域的話,會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

原文說:你要一直努力,將來才會結交一群努力的朋友。

這或許是對的,但也可以再細分成不同情況。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競爭,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來源:哲學開箱文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內閣

功勳0
學研0
法郎8504

95

主題

528

回帖

8504

積分

爵位奧弗涅女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內政及財政大臣
兼職六等阿羅芒什萊班市長
兼職六等都爾市長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24-9-24 10: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 @奧托·德拉布雷 分享的,覺得這觀點很有趣
如果要達成一生一萬本,一週大該要讀五本書左右
這樣的閱讀量大該是十到十五個小時(因閱讀速度而異)
認真說閱讀這件事本身其實是奢侈的
認知的培養很是昂貴,因為是用時間去堆砌的
但還是希望有時間的人可以多讀書
提升自我的認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素材授權及鳴謝|法蘭西帝國

GMT+8, 2024-11-21 14:24 , Processed in 0.0233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