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4|回復: 0

[原創] 我們到底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複製鏈接]

議員

功勳0
學研0
法郎8518

249

主題

1114

回帖

8518

積分

爵位土魯斯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下諾曼第總督
兼職三等參贊資政
兼職萬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配偶
發表於 2025-9-14 21:3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們到底活在怎樣的世界裡?答案可能比你我想得都要遙遠、模糊。

原來,連物理學界本身都對量子力學的基本意涵「非常不確定」。

《Nature》雜誌做了大調查,問物理學們:
「你覺得哪一種說法最能解釋量子世界的真相?」

結果發現:他們的答案超級分歧,而且多數人其實也「不太有信心」自己選的那個是真的、對的。

大部分的人以為物理學界對量子力學的理解早已建立共識。

實際上則不然。

量子力學「能怎麼算」大家會,但「在說什麼」卻沒人確定。這不只是一個科學內部的技術問題,而是攸關「人類如何理解現實世界」的哲學命題。

《Nature》在2025年7月30日調查顯示,物理學家對於量子力學對現實的解釋有巨大分歧。儘管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最成功、預測最準確的理論之一,幾乎支撐起整個科技世界(從半導體、雷射、MRI 到量子電腦),但物理學家對它的「究竟在說什麼」也就是對「現實的描述」卻從來沒有一致的看法。

有些人專注於實驗與計算,不太在意「理論說明什麼」;
有些人深耕詮釋、哲學、量子本體論,則對傳統哥本哈根詮釋產生質疑或提出替代方案。

「這些數學公式背後,到底代表什麼樣的現實世界?」
「那些粒子真的存在嗎?還是只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機率模型?」
「觀察東西會不會真的影響到結果?」

這些問題,就是「量子詮釋」要回答的。

關鍵調查結果:

波函數的本體意涵
・36% 認為波函數代表「真實存在的事物」
・47% 認為它僅是一個「實用工具」
・8% 視其為「主觀信念」的表達

量子與經典世界之界限

・45% 認為存在界線
・45% 不認為存在
・10% 不確定

偏好的詮釋方式
・36% 選擇哥本哈根詮釋(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15% 支持多世界詮釋(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
・7% 偏好玻姆–德布羅意導波(Bohmian Mechanics)
・約 4% 支持自發塌縮理論(Spontaneous-collapse theories)

詮釋信心度
・只有 24% 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選擇的詮釋是正確的
・多數僅認為是「合適或實用工具」

所以我們到底活在怎樣的世界裡?

主流有三種解釋:

💥 哥本哈根詮釋
現實是「觀察出來的」。在你觀察之前,事物只是「一團機率」,什麼都還沒定下來。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機率場,你看到的那一刻,它才「成形」。你是世界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真實」可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互動時才出現的。

🌌 多世界詮釋
所有可能的現實都同時發生,但我們只活在其中一條線上。你投硬幣出現正面,在另一個宇宙,出現反面。宇宙每一刻都在「分岔」,你只是沿著某一條走。我們是無限可能的其中一種版本。你的人生是某條「分支」,但其他版本的你,也正在其他宇宙中活著。這意味著現實不是唯一的。命運不是注定的,只是我們選中的版本。

🧠 QBism(量子貝葉斯學派)
世界不是「在那裡」,而是我們對它的信念與預測。波函數不是「現實的地圖」,而是我們對結果的「主觀信念」。量子世界不關心「真實」,只在乎我們怎麼與它互動。世界本身可能無法完全被「知道」,你只能依據經驗與信念來「下注」你會看到什麼。沒有絕對真實,只有你的經驗與期待。這個世界更像一場「與自然的博弈」,你要不斷調整你相信的東西。
你是哪一派呢?或者有不同的詮釋?
朴樹散花,不知去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素材授權及鳴謝|法蘭西帝國

GMT+8, 2025-10-6 10:49 , Processed in 0.0166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