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6|回復: 0

[原創] 讀《日安憂鬱》

[複製鏈接]

議員

功勳0
學研0
法郎8356

216

主題

1079

回帖

8356

積分

爵位土魯斯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下諾曼第總督
兼職三等參贊資政
兼職萬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配偶
發表於 2025-3-23 21:4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憂鬱是一種奢侈。」——法蘭索瓦絲·莎崗(Françoise Sagan)

有些書,讀來像是在午後的烈日下緩緩啜飲一杯濃烈的白蘭地,甘醇中帶著些許苦澀,讓人微醺,也讓人警醒。《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便是這樣的一本書。莎岡以僅十七歲的筆力,寫下一個既輕盈又沉重的故事,一場夏日裏的遊戲,最終化作憂鬱的序章。

這是一場充滿慾望與遊戲的青春故事,發生在法國南部蔚藍海岸的夏季。少女瑟西爾(Cécile)與她的父親雷蒙(Raymond)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他們揮霍陽光與慾望,追逐當下的享樂。雷蒙是一個放浪的男子,風流不羈,周旋於情人之間,瑟西爾則甘之如飴,將這種浮華視為生命的理所當然。

但當安娜(Anne)出現,一切都變了。她優雅、冷靜,是瑟西爾母親的舊友,帶來了規範、秩序與深思熟慮的情感。這個世界有了秩序,卻因此變得沉悶;有了深度,卻也變得壓抑。瑟西爾意識到自己正被推向成人世界,她無法接受,於是策劃了一場「遊戲」,試圖恢復過往的自由與放縱。然而,這場遊戲的結局,卻是死亡的陰影與憂鬱的降臨。

一、青春的空虛與虛無主義的誘惑

《日安憂鬱》的故事表面上是青春的放浪,但骨子裡卻瀰漫著一種近乎虛無主義的冷漠與倦怠。瑟西爾的生活充滿享樂主義,她貪戀自由,沉溺於陽光、海灘與短暫的激情,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卻隱藏著無法填補的空缺。這使人想到卡繆(Albert Camus)筆下的《異鄉人》(L’Étranger),默爾索同樣以一種疏離的眼光觀看世界,對生與死、愛與恨都顯得無動於衷。

瑟西爾比默爾索更年輕,她尚未完全墜入虛無,但她對於情感的態度卻已經透露出一種決絕。她拒絕承認真正的愛情與責任,因為那意味著成長與犧牲。而她策劃的一切,最終導致了安娜的死亡,卻也讓她自己喪失了某種東西——或許是她曾經擁有的純真,或許是對未來的某種憧憬。

然而,這種倦怠與荒涼,卻是某些青春時刻的真實寫照。就像加繆所說:「真正的荒謬是由於明白人生毫無意義,卻依舊無法放棄它。」瑟西爾並不完全冷漠,她仍然渴望某種慰藉,但她選擇了以破壞來維持自由,而非以理解來接受成長。

二、女性角色與父權結構的對立

書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瑟西爾與安娜,她們的對立,幾乎象徵了青春與成熟、放蕩與克制、混亂與秩序之間的張力。

瑟西爾代表了一種無所顧忌的自由,她不受傳統道德約束,也不願被社會規範所束縛。她欣賞雷蒙的生活方式,甚至認為愛情本應如此——短暫、即興、沒有承諾。然而,這種自由並不真正屬於她,而是來自於父親雷蒙的庇護。她的自由,是依附於父權的自由,她擁有選擇的空間,但她從未真正擁有獨立。

相反的,安娜代表著理性與規範,她不迎合男人,也不為自己的價值妥協。她要求雷蒙負起責任,要求瑟西爾面對自己的未來,而這種要求,卻成了她的「原罪」。安娜的存在,威脅到了這個家庭的無憂無慮,而當瑟西爾意識到她的權威可能取代父親的影響力時,她選擇了背叛。最終,安娜的死亡成了這場對抗的結局,一場父權與自主性的鬥爭,以最極端的方式畫下句點。

這讓人想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艾瑪·包法利渴望激情、浪漫與自由,但她最終的結局,卻是被自己對愛的幻想所吞噬。同樣地,安娜的悲劇,並非來自於她的錯誤選擇,而是來自於一個不允許她存在的環境。

三、道德的曖昧與憂鬱的來由

《日安憂鬱》最迷人之處,在於它對道德的曖昧處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善與惡的故事,甚至沒有誰是真正的「壞人」。瑟西爾不是惡毒的,她只是不成熟;雷蒙不是冷血的,他只是自私;安娜不是專制的,她只是堅持自己的信念。然而,當這些角色的慾望彼此碰撞,悲劇便不可避免地發生。

小說的最後,瑟西爾並沒有真正悔改。她依舊過著奢靡的生活,依舊享受著放縱,但憂鬱卻成了她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影子。她的憂鬱,來自於她無法承擔自己的選擇,來自於她試圖逃避卻無法擺脫的內疚,來自於她對自己不成熟行為的模糊認知。

這種憂鬱,像極了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筆下的《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無論如何試圖掙脫命運,最終仍舊無法擺脫歷史的輪迴。瑟西爾的憂鬱,不僅僅是來自於安娜的死亡,更來自於她對自身無力的察覺。

四、結語:青春的殘酷與生命的困惑

《日安憂鬱》是一場關於青春、自由、慾望與罪惡的試煉,它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我們總以為青春是自由的,卻往往在最自由的時刻,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錯誤。

青春是一場無法回頭的試驗,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是瑟西爾,或者安娜,或者雷蒙。我們都曾迷惘,曾經玩弄感情,也曾在成長的邊界上徘徊,不知該選擇順從還是反抗。這就是莎岡的魅力,她用最輕盈的語言,寫下最深重的悲劇,讓我們在明亮的陽光下,看見青春的陰影,並向它說聲——

日安,憂鬱。
朴樹散花,不知去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素材授權及鳴謝|法蘭西帝國

GMT+8, 2025-4-3 16:15 , Processed in 0.0322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