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85|回復: 2

[電視] 《走向共和》慈禧太后、李鴻章、榮祿、袁世凱之人物評論

[複製鏈接]

議員

功勳0
學研0
法郎8283

202

主題

1058

回帖

8283

積分

爵位土魯斯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下諾曼第總督
兼職三等參贊資政
兼職萬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配偶
發表於 2024-3-9 14:44: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若說要透過電視劇認識晚清歷史,《走向共和》是必定不能錯過之作。慈禧太后、李鴻章、康有為,袁世凱等歷史人物在劇中的呈現,若談及歷史的還原性,《走向共和》已是上佳之作。透過對話、場景重新評估這些歷史人物,認識到他們的複雜性和能力。這部電視劇不僅展現了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視角,也引發了對歷史真相的深入反思。它重新定義了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並通過生動的敘事方式,呈現了一個多層次的歷史畫卷。與以往的印象相比,這種全新的詮釋方式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歷史體驗。

我個人想特別陳列慈禧太后、李鴻章、榮祿、袁世凱四人來談談。



一、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她的性格和政治手法在歷史上引起廣泛的評論和討論。她自己曾經說過:「我這個人,最要面子。」這或許可以被視為她整體性格的縮影。簡單來說,她追求的是維護她的尊嚴和地位,而忠誠對她來說遠比其他事更重要。

在她的統治下,忠誠是升遷的關鍵,這點可以從奕匡和瞿鴻機的比較中看出。雖然奕匡有極高的貪污紀錄,但由於他的忠誠,他最終成為軍機首輔。而瞿鴻機雖然廉潔愛民,但一旦傳言他有私生活風波,慈禧立刻將他罷免。對慈禧來說,服從和孝順太后的權威至關重要,而具體的行為則是其次。李鴻章深知這一點,因此他的一句話:「太后之事無小事。」能夠迅速取悅慈禧。

慈禧的性格特點之一是愛好爭論。當恭親王奕昕無法在政治上擊敗她時,他最終選擇出家。李鴻章後來找奕昕商量是否應該與慈禧爭論,奕昕卻建議不要,因為他深知慈禧的性格,建議服從即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慈禧在某些時候支持改革,而在其他時候卻壓制。她是一位機智的政治家,深刻理解如何維護清朝的統治,並總是能夠找到支持她的方式。

然而,慈禧的性格特質也導致了一些歷史錯誤。如未能培養出更多有才能的國家領袖,以及寵壞了皇親國戚,最終導致清朝的覆亡。她的性格和政治手法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她的政治覺悟和絕對權威使她成為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但她也因其保守和愛面子的特質而錯過了一些機會,這最終對清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李鴻章

李鴻章是清朝末年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領袖,他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曾國藩給他的遺言:「凡事退三步。」反映了曾國藩對李鴻章的了解,他明白李鴻章並不是一個喜歡退隱的人,而是時刻關心國家大事,因此給予這樣的忠告。

甲午戰爭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極為敬重,這反映了李鴻章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傑出地位。伊藤博文甚至專門研究了梁啟超所寫的李鴻章傳記,這顯示了他對李的高度評價。伊藤博文之後批評清朝沒有充分利用李鴻章的才能,這表明李鴻章在政治智慧和策略上不亞於其他當時的政治家,如張之洞。李鴻章在多個方面表現出了他的政治才華。他創立了輪船招商局,培養了清朝第一官商盛宣懷,並在鐵路建設和鐵廠發展方面有重要貢獻。他還創建了當時亞洲最強大的艦隊,北洋水師,並在洋務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李鴻章不僅有著優異的政治頭腦,還展現出卓越的執行能力。

然而,李鴻章也承受了許多不公平的評價,主要是因為他不得不代表清朝去簽署不平等條約,這讓人們對他抱有偏見。然而,他的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他明白清朝的現實困境,並試圖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保護國家的利益。李鴻章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儘管當時已經近70歲,但他不退縮,被一槍擊中臉部,這使得他能夠減少戰爭賠款,這種精神令人敬佩。雖然有人建議他不要去簽辛醜條約,但他認為每代人都應該為當下的事情負責,並承擔了這一重責。

甲午戰爭對於清朝來說是一場沉重的敗仗,對中國國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激發了後來的各種革命運動。李鴻章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褒貶不一,但他的政治智慧和執行能力無可否認,他的辭職和替署簽辛醜條約的決策都顯示出他為國家所付出的努力。



三、榮祿

榮祿是一位相當低調但充滿智慧的人物。他儘管不喜出風頭,但在內心深處卻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這一點使得慈禧太后對他更加喜愛。榮祿曾經在西安待了長達20年,儘管受到了翁同龢的一些冤屈,但他默默忍受,展現出了非凡的忍耐力。

慈禧太后認為榮祿受到了不應有的委屈,因此在甲午戰爭後,她讓榮祿接替了李鴻章的職位。儘管榮祿自知才幹不及李鴻章,但他並未試圖改變太多,保持了現狀,並且在朝堂上很少發言。然而,這並不代表他缺乏主見。他內心深處對國家大事有著清晰的想法,但他更傾向於在幕後運作,不願公開發表意見。他有著出奇制勝的策略,不喜言辭強硬,但在關鍵時刻能夠果斷行動。

在一些重大政治議題上,榮祿仍然保持著他的主見。他明白光緒大帝主張的變法難以實現,因此在朝堂上保持沉默,但在頤和園的某個關鍵時刻,他跪地親自看太后的臉色,這表現出他對關鍵問題的敏感性。此外,他積極支持袁世凱,要求懲處剛毅和許彤,以維護國家的利益,展現了他的決斷力和影響力。

榮祿的隱匿個性使得他更具威脅性。在戊戌變政中,他悄然組織軍隊,秘密操作,最終確保了慈禧太后在政變中的勝利。這種低調卻高效的行動方式使得他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儘管他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四、袁世凱

袁世凱是備受爭議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生平經歷和政治手腕確實具有多重層面的特點。他受到李鴻章和榮祿的培養,這是歷史上正確的決策。袁世凱在天津組織新軍,展現了他的組織和軍事才能。晚清時期中國確實缺乏忠誠且有能力的人才,而袁世凱的崛起填補了這一空缺。李和榮祿之所以看重袁世凱,也因為他是一位足智多謀的政治家,懂得在關鍵時刻維護自己的地位。

袁世凱的政治生涯經歷了多個階段,他曾擔任軍機大臣、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甚至考慮過稱帝。他的職位從被追殺者到掌握政局的強大者,經歷了極大的變化。袁世凱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懂得靈活應對政治局勢,他的政治立場可以因應自身利益而變化。他在處理政治問題時非常謹慎,但不容忍政治失誤。這反映了他的處事哲學:「政治上可以犯罪,但不可以犯錯。」

袁世凱善於抓住關鍵人物的興趣和弱點,以便將他們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在處理慈禧太后和其他重要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上表現出了巧妙的手腕,這使得他在慈禧統治晚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政治手段有時候非常狡猾,包括在「楊翠喜案」中抹殺證據以及在「宋教仁案」中毒死內務總理趙秉鈞。他能夠保持警覺,自保能力極強。

然而,袁世凱的野心最終導致了他的政治失敗。他曾試圖稱帝,但最終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這一決策損害了他的聲譽,也讓他留下遺憾。此外,他在一些政治問題上的立場限制了他對民主的貢獻,這也是他個人政治生涯的悲劇之一。總的來說,袁世凱是一位複雜多面的政治家,他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有積極的貢獻,也有負面的爭議。他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性使他成為一個備受研究的對象。





一切爭與不爭,都在須臾之間。此劇大該可總結為一句話:「文人以為文章千古事,一支筆可以指導天下蒼生。但幹實事的人,不能一手遮天。縱使一手錦繡文章,一生經世致用,可他能影響的人也就那麼幾個。」——《走向共和》
朴樹散花,不知去向。

議員

功勳0
學研0
法郎8283

202

主題

1058

回帖

8283

積分

爵位土魯斯伯爵
職位二等國民議會議員
兼職三等下諾曼第總督
兼職三等參贊資政
兼職萬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配偶
 樓主| 發表於 2024-3-9 14:44:31 | 顯示全部樓層
晚清的變法過程中,榮祿長期被視為「后黨」、「頑固派」,大該是康、梁宣傳所致。

榮祿、陳寶箴、張之洞屬於「借鑒西國以變神州舊法者」是清廷當時自身推行的實政改革派。

然而,康、梁對於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認定若從不進行制度變革、改革就沒有根本出路的角度提出來的。

榮祿在是否保存京師大學堂等問題上,與剛毅等的鬥爭一直持續,有限地維護了一些改革成果。清廷的改革並未因為戊戌政變發生而全然停止。榮祿在不觸動舊的封建體制的前提下,仍在設法維護和推動實政改革。

正因為如此,可以說乙未年五月「自強詔書」、戊戌年四月「定國是詔」和庚子十二月「新政詔書」,三者是有密切關聯的。皆是榮祿努力下的產物,這也是對甲午戰後的榮祿進行客觀評價的認知前提。

辦事拖沓,因循依舊,任人唯親,政以賄成。是後來榮祿歷史形像不佳的原因之一。

不過榮祿在戊戌政變後積極調和兩宮,極力保護光緒帝,避免事態惡化,庇護新政官員,並繼續維護和推動某些新政。是在政治判斷與個人哲學上的體現。

他能幹,老練,細密,行事低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

但晚清時局已至此,新政詔書頒布時,大清的百姓已對清廷不抱期待,新政改革難有更多作為。

縱使榮祿韜光養晦、力挽狂瀾,一代人終究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吧。
朴樹散花,不知去向。

法官

功勳0
學研0
法郎1016

8

主題

283

回帖

1016

積分

爵位
職位二等大法官
兼職
兼職
兼職
配偶
發表於 2024-5-19 20:55:27 | 顯示全部樓層
寫得很好欸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素材授權及鳴謝|法蘭西帝國

GMT+8, 2024-11-21 22:21 , Processed in 0.0250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